近年来,安宁市物流寄递业等新业态产业链条发展迅速,伴随而来的治安管理风险隐患持续加大。面对实际,安宁公安紧盯源头管控、制度落实、规范管理、宣传教育四个环节,抓实寄递网点、寄递物品、寄递人员三项基础要素管控,全面压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直接责任,有力推动“三个100%”的要求落地落实,打造“小包裹”里的“大安全”,助力优商护企提质增效。
紧盯“创新”转型升级,全面融入“园区式”发展
安宁市公安局主动融入安宁市规划发展大局,经过积极调研和论证,有效推动物流寄递业态由多点分散布局转入“划行归市”管理模式,在连然街道狮子山村建成安宁市快递物流园区,有效破解物流寄递经营点“散而乱”的难题,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综合管理格局。
一是强化基础摸排。按照“三必采”要求,以园区为重点,全面排查辖区定点快递超市、站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止目前,全市7家快递公司、13家分支机构、112个末端网点、397名从业人员,均逐一登记造册,实时掌握经营状况和业务范围,做到精准化管控。
二是强化规范指导。以强化内部防范和安全生产为重点,指导督促经营主体落实“四防”要求,采取日常检查、随机抽查、暗访摸排等方式,全面压实内部管理、消防安全和“三个100%”要求的主体责任,严守安全底线。同时,以证照管理、登记备案为切入口,动态掌握网点、人员基数情况,配合邮政部门从查处擅自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清查行业乱点乱象,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全面推进“警务店小二”品牌创建,依托驻企警务室和警务联络站,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员工现实表现、摸排化解内部矛盾、协调解决外部纠纷,切实解决存在困难,打通堵点痛点,让企业感到知心、暖心、舒心,切实提升管理的相容性。
紧抓“自治”激发活力,全面推动“协会式”管理
安宁市公安局积极倡导集中经营管理模式,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在有关部门的多方努力下,成立了以中通快递牵头,申通、园通、韵达、极兔、邮政为一体的安宁物流快递园区,促进制定管理办法和行业公约,有效实现行业自治。
一是连通管理渠道。将传统实地走访、见面检查等工作搬至网上,全面提升工作频次和质效,建立微信工作群,适时发布安防提示、行业预警、警情动态等信息,确保公安机关与从业方无缝对接,切实提升管控时效性,着力打造公安管理的“指尖服务圈”。同时,在园区、网点等经营场所全覆盖粘贴《物流寄递业须知》和奖励举报二维码,全面营造行业法治氛围。
二是做实安全培训。积极会同邮政、交运、市场监管等主管部门,推动落实行业安全保卫主体责任,提升“行业自律度”。同步采取“园区定点+网点流动”的方式,全方位加强安全警示培训力度,做到以责任促安全、以安全增效益。到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5次,受训人员400余人次,发布安全防范提示单43份。
三是激发行业内劲。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收件、谁负责”的原则,推动建立“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公安”的管理服务协作机制,定期开展分析会商、互通信息、研判形势,通过“公安取证、邮政处罚”的方式,对不落实“三个100%”要求、场所硬件不达标等问题,及时抄告行业主管部门处罚整改,同时,积极帮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督促开展自查自纠,切实增强企业行业认同感、责任感,有效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紧扣“规范”筑牢安全,全面构建“全维度”监管
安宁市公安局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始终坚持以“查苗头、治隐患、保安全”为核心,全面加强工作措施,确保实现物流寄递企业“大事没有、小事不出”的目标。
一是完善过程监管。推动园区、网点100%完善建设视频监控,将收寄物品验视、封箱、储存、交接各环节置于监控之下,切实将物品溯源、责任倒查、违法行为追究等相关制度落地落实,确保每件快递“物品清白、信息清楚、流向清晰”。
二是强化分级监管。明晰警种、派出所、社区民警的职责要求,建立行业二级管理制责任制(即:治安大队负责管理寄递公司,派出所负责管理下属末端网点),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采取“一企一档、一人一册、一月一访”的措施,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
三是强化联动监管。积极加强与邮政、工商、交运等部门的紧密协作,建立健全情况通报、线索转递、联合执法等联动监管协作机制,明确职责、细化分工,按月开展联合检查,有效凝聚职能优势,发挥监管合力。到目前,抄告问题30个、联合执法20次,有力推动安全监管常态长效。
下一步,安宁市公安局将进一步延伸优商护企的深度和广度,在抓扩面、抓撬动、抓提质上持续创新创优,用心用力打造安宁法治营商环境优质品牌。
来源:安宁市委政法委 顾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