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第一时间”掌握辖区矛盾纠纷机制。将网格化管理要求落实落细,充分吸纳村组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十户长等多方力量,动态收集辖区矛盾纠纷情况。建立完善街道、村(社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周报告制度,明确矛盾纠纷类型、处理结果及跟踪回访等情况,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做到案结事了,让当事人满意。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联席会议,集中梳理研判复杂重大矛盾纠纷,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一把手”抓总,督促进行包保推进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将各类矛盾纠纷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
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推行“第一责任”。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努力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形成由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牵头处置化解突出、复杂、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机制。日常工作中,各部门采取日常摸排、村(社区)及群众反映诉求,统一收集各方面的突出矛盾纠纷情况,并按部门职能职责提出拟办意见报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批示后,分类派发到街道各职能部门办理,由街道各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处置答复,并将办理结果同步反馈到街道综治维稳办公室,做好登记、督促、跟踪问效、结果反馈等工作。
在预警处突中吹好“第一警报哨”。针对较为复杂紧急的各类矛盾纠纷问题,充分发挥街道“人防+物防+技防”的矛盾纠纷预警防范作用。村(社区)“两委”干部发挥好“第一吹哨人”作用,及时把矛盾纠纷问题上报到街道办事处,根据矛盾纠纷紧急程度,由街道办政法委员牵头,联合街道各部门进行快速处置;辖区派出所发挥好“第一预警人”作用,社区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针对110警情复杂情况,及时将复杂矛盾纠纷以公安预警函形式反馈给街道各相关部门,由街道领导第一时间协同各部门联动处置复杂矛盾纠纷;街道各部门发挥好“第一发现人”作用,充分利用街道各部门现有监控设施设备,利用公安、政法单位“雪亮工程”、林业部门、企业、物业管理及民用等监控设施设备,对重点部位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监控,及时对发现的矛盾纠纷进行处置化解。
在矛盾化解上实现“第一质效”。严格按照“七个闭环”处置各类矛盾纠纷。街道综治维稳办公室对已处理的矛盾纠纷问题及时销号。针对复杂矛盾纠纷问题,由街道政法委员牵头,抽调街道各部门精干人员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进企业、进学校、到工地,采取部门联动联合调处,攻坚克难、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困难问题。
在考评机制上坚持“第一标准”。按照“下考一级、捆绑考评、分级考评”的考评模式,结合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制定印发年度工作考核细则,每月对村(社区)、村小组及网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形成“两周一通报、一月一排名”的工作制度。在街道推进会上,对质效较好的部门、村(社区)进行表彰通报并作交流发言,对质效不佳的部门、村(社区)责令整改并作表态发言。街道将社会治理平时考核成绩纳入对部门、村(社区)年度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总体考核体系中,形成指标科学、责任明确、问责有力的工作考评机制。
通过实施“五个第一”工作法,草铺街道的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为草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来源:安宁市委政法委 顾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