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法风采

墨江县文武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3-05-08 09:46:28作者:云南法制报来源:云南法制报

  近年来,墨江县文武镇党委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把“平安库区”创建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党建引领,以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群众自治、绿色发展为抓手,成功构建库区平安稳定、安居乐业、和谐共享新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文武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将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贯穿于库区治理全过程,不断调整充实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工作责任体系和组织体系延伸到村组网格,形成“党委书记牵头抓、分管领导统筹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中心站所配合抓、村组干部参与抓、广大群众跟着抓”工作格局。

  同时,还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纠纷化解、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抢险救灾、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统筹起来,搭建起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实现矛盾联查、纠纷联调、治安联防、文体联治、平安联创、工作联动的综治维稳中心。

  织密“三张网” 筑牢平安建设“堡垒”

  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维护库区平安稳定,文武镇党委、政府与辖区派出所按照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和县域社会治理要求,不断创新举措,织密“天网、警网、民网”3张网,增强库区群众的安全感。

  多系统织就精准“天网”。加强治安防控网建设,与移动、电信等部门协调,在重要路口、地段加装监控探头,构建24小时全天候“网上巡逻”模式,实现全镇范围内信息共享、联网联控。

  多警种构建协作“警网”。科学划分警务责任区,不断推进辖区派出所“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将警力下沉到库区开展各项社区警务工作。加大县域接边地区管控,加强与江城、宁洱警方的信息沟通,完善联勤联调联动机制,提高库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多层次打造严密“民网”。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积极配合辖区派出所,走访入户进行摸底排查和线索收集,开展法治宣传、巡逻防范、服务群众等工作,最大限度将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已组建6支红色护村队,设立1个一级网格、6个二级网格、108个三级网格、294个四级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294名。

  凝聚治理合力 实现从源头化解纠纷

  提升“关键少数”引领力。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以村组换届为契机,看准“靠得住”“信得过”的骨干后备,选优配强组长、副组长、妇女小组长等村组领导班子,不断提升组织引领力。

  凝聚“绝大多数”向心力。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组建“县—镇—村”3级联合工作专班,分派进驻村民小组倾听群众诉求,掌握矛盾症结,开展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坚。专班定期碰头会商,分析研判重点人群、难点问题;面对矛盾纠纷调处和后扶项目实施需求,联合多部门筹集资金,优化包装后扶项目。

  探索自治新机制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台阶、见实效。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库区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大力倡导文明新风。

  强化党群活动阵地作用,凝聚党群合力,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悬挂国旗、党旗,墙体绘画等,教育引导群众爱国爱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整合各类资源,配套完善库区活动场所文体设施,统筹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丰富库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好“生态牌”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文武镇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断加大库区水污染防治,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引进渔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墨江县注册,签订《墨江县李仙江流域电站库区以鱼净水增殖项目》合同,采取不围网、不投料、不施肥方法打造生态渔业。同时,通过吸纳就业、利益分配、增殖放流方式,拓展库区周边百姓就业渠道。

  全力推动“河长+警长”“河长+校长”联合巡河工作,扎实推进“四乱”整治,打造“健康河库”。2022年,共开展巡河859次,开展专项督查检查5次,“清四乱”工作15次,开展常态化进村入户法治宣传87次。

  本报记者 谢玉鑫 通讯员 曹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