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记者从省高院获悉,3年来,全省法院主动融入地方诉源治理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从风险源头预防到矛盾纠纷前端解决,再到诉讼终局裁判的分层递进、繁简分流、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模式,建立独具特色的多元共治“云南模式”。
特色调解品牌不断涌现
省高院主动拓展在线诉调对接平台,与省发改委、省工商联、省侨联等11个部门建立了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规范诉前委派调解、申请司法确认等工作流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资源库不断完善,已经入驻调解组织1719家、调解员2507名,调解案件数29000件,调解成功21311件,切实提高了纠纷解决的精细度和实效性。
此外,省高院坚持分类指导,既在抓常规项目中坚持标准统一,又结合地区差异做到各有侧重,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做到了全面覆盖、百花齐放,形成了云南特色品牌。楚雄彝族“梅葛”调解、大理白族“金花”调解等民族特色调解室不断涌现,形成特色调解品牌。
目前,全省法院共设置493个调解工作室,4092名特邀调解员入驻调解平台,其中,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民族调解室、地域文化调解室62个。以“金花调解”“梅葛调解”为代表的民族特色解纷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推广。
全省法院全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提高诉前调解衍生案件考核比重,科学计算工作量,诉前非实质性对接效能得到有效提升,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案件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分调裁审”改革提速增效
3年来,省高院始终坚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提速增效优势明显。
昆明中院及辖区基层法院、昆明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昆明铁路运输法院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法院,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探索,案件审判质效不断提升,诉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增强,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省高院全面总结试点成果,在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统筹工作机制、细化工作规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与办案系统对接的分调裁审系统,配齐配强速裁团队,完成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简化速裁快审程序,不断推行要素式审判、格式化文书。
全省法院充分利用深化“分调裁审”改革成果,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实现“少数法官办理多数简单案件,多数法官办理少数疑难复杂案件”的目标。
全省法院共成立快审团队243个,759名速裁法官参与速裁快审。今年1月至9月,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22.30万件,占全省民事一审审结案件数的68.29%,实现了20%的员额法官办理65%以上的民事案件的目标,“分调裁审”机制运转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