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文新闻

我省司法行政系统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
发布时间:2022-09-19 09:24:15作者:云南法制报来源:云南法制报

  9月14日,记者从“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司法工作专场发布会获悉,10年来,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群众对全省法治建设综合满意率从2017年的91.09%上升到2021年的97.60%。

  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政府立法工作规定

  我省坚持科学立法,全面规范行政立法行为,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政府立法工作规定,明晰立法范围和职权,不断提高立法质效。10年来,以省政府议案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59件,制定省政府规章42件、修改97件、废止31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实现“一湖一条例”,全省生态高颜值不断刷新,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引擎更加强劲。积极推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纵深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扎实开展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为执法戴上“紧箍”、穿上“防护服”,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突出问题。

  特色戒治方法被司法部在全国推广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稳步前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效显著。10年来,全省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7万余件,案件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行政复议机关作出撤销、变更等纠错决定3072件、纠错率21.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大了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力度。

  坚持守住安全底线和法纪红线,加强风险防控,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监所实现持续安全稳定。在戒毒工作中首创的戒治医护、营养调理、康体指导和心理支持“四个处方”等特色戒治方法被司法部在全国推广。

  律师工作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

  坚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治惠民的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围绕“一条主干、四张网”模式,建成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5923个,实现州(市)、县(市、区)、乡、村四级全覆盖,累计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50余万件;建成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完成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实现群众一次申请、三台互查、多项联动,云平台被评为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

  10年来,全省律师事务所从532家发展到1042家,增长96%;执业律师从5614人发展到1.41万余人,增长151%,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位居西部第二位,彻底消除“无律师县”,社会公众对律师工作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云南从“律师大省”稳步迈向“律师强省”。

  公证执业区域全省一体化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清单增加至92项,云南公证工作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法律援助持续降槛扩面,全省16个州(市)和84个县(市、区)实现刑事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

  首创普法“五用工作法”

  我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筑牢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巩固1.6万余个村(社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阵地,推动建立涵盖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物业管理、旅游消费、劳动争议等领域63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打造292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在人民法院、信访部门、公安派出所建立608个人民调解组织,在8个涉边州(市)建立402个民间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和调解室,形成以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小组为基础,乡镇(街道)调委会为主导,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骨干,个人调解工作室为补充,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调解网络。

  10年来,全省共调解矛盾纠纷596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近90%的矛盾纠纷都化解在基层一线,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首创“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的边疆民族地区普法“五用工作法”得到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