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8月24日举行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高原特色农业专场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抓好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高位谋划推进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农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640.4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870.2亿元,排名从全国第13位提升至第10位,年均增长8.4%、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云南实现资源大省向农业大省的华丽转变,并持续朝着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这10年,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充足。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由2012年的1687.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930.3万吨,在全国粮食产销平衡区中稳居第1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9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蔬菜产量达到2748.9万吨,较2012年增加86.7%,近七成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优质基地和西南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肉类总产量由2012年的349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487万吨,全国排位由第12位提高到第5位,供应量位居全国前列。
这10年,特色产业优势更加凸显。茶叶面积2021年达到740万亩,实现“千亿云茶”发展目标,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跃居全国第1位,普洱茶已成为云南响亮的“名片”;花卉面积和产值增速全球第一,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鲜切花产量162.2亿枝,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中占据70%的市场份额,斗南花卉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鲜切花风向标,被誉为中国花卉价格“晴雨表”;咖啡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全国98%以上,天然橡胶、核桃、澳洲坚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1位。
这10年,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由2012年的5930元提高到2021年的14197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占48.4%,高出全国约14个百分点,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由2012年的4797元提高到2021年的13027元,高原特色农业直接贡献率达50%。
这10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由2012年的2543户、15767户增加到2021年的5221户、66394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社分别由2012年的503户、219户增加至2021年的1079户、1075户,农业市场主体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这10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效获证产品数由2017年全国第11位升至第7位,有机农产品有效认证数由全国第8位升至第2位,获证市场主体数由全国第8位跃升为第1位;高标准农田面积由2012年的不足300万亩增加至2021年的接近3000万亩;建成17个规模大、装备好、效率高的冷链设施产业集群,生鲜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