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维东)“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跨越,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在8月3日举行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上,丽江市委书记浦虹用“八个变化”全面总结了10年来丽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贫困面貌之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市17.9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玉龙、永胜、宁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玉龙县县域贫困治理体系和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经济实力之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2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70.5亿元,总量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市经济总量以年均8%的增速,连续突破300亿、400亿和500亿大关。
旅游转型之变。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首创的“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和旅游“红黑榜”制度在全省推广,旅游品牌形象全面修复。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智慧旅游”成为全省标杆,古城区、玉龙县成功创建云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位列全省第一。
基础设施之变。丽江市全面打响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建设大会战,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421公里,实现了“县县高速、乡乡油路、村村硬化、组组通达”;大丽铁路完成提速改造,步入“动车时代”;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宁蒗泸沽湖机场通航能力持续提升,有力助推了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生态宜居之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位列全国、全省前列,泸沽湖保持Ⅰ类水质、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程海、拉市海、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逐步向好,华坪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示范创建之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全市先后创建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4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1个。今年1月,丽江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民生事业之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21倍和2.59倍,年均增速10%和11.2%,高于经济增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丽江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作风效能之变。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日益壮大,全市基层党组织已发展至5341个,党员近7.4万名,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同志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丽江市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丽江被列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获得“云南省人才特区”称号,“智慧党建”走在全省前列。